端午我知道,端午节由来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6-04 17:50:23
  • |
  • 作者:泽州县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310次

640.webp (1).jpg?v=1732524726720

粽情端午,弘扬传统

端午 端,始也。指农历五月五日,亦称端五、端阳、端节、午节、重午、重五、地腊、天中等。这天有吃粽子(角黍)、竞龙舟、插艾悬菖蒲、饮雄黄酒、戴香包等习俗。端午节的起源, 长期聚讼纷纭。


端午节来源——纪念屈原说

这是流行最久广的说法。《续齐谐记》:“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, 楚人哀之, 每至此日,竹筒贮米,投水祭之。汉建武中,长沙欧回,白日忽见一人,自称三闾大夫, 谓曰: ‘君当见祭,甚善。但常所遗,苦蛟龙所窃,今若有惠,可以楝树叶塞其上,以五采丝缚之,此二物蛟龙所惮也。’ 回依其言。世人作粽,并带五色丝及楝叶,皆汩罗之遗风也。”《荆楚岁时记》: “屈原死于汩罗, 人伤其死,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。今之竞渡,是其遗迹。”


端午节来源——恶日说

自战国至西汉,人们总把五月五口视为 “恶月”、“恶日”,这天出生的孩子即为不祥之兆,有“男害父女害母”的说法。故此日必须驱邪除恶,遂有用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,作赤灵符着心前,以五采丝系臂,作续命缕等习俗的产生。


端午节来源——夏至说

按节令,五月五日正当夏至之时。此际人们蓄采众药,并蹋百草,插艾为人悬于门户之上,以蠲除毒气,又蓄兰沐浴,避邪防病,后渐演为节俗。


端午节来源——吴越民族图腾祭说

古代越族以龙为图腾。为表示他们的“龙子”身份,每年五月五日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, 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, 扔到水里献给图腾神,同时自己也吃;最后在急鼓声中划着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, 在水上竞渡,既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,端午节及其各种习俗即由此而来。


另外,汉代五月五日还有纪念介子推、伍子胥、孝女曹娥、苍梧太守陈临等说。有关介子推一事,显然与寒食节来历相混,而其余诸说,仅为地方性习俗,影响十分有限。

//来源: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》-中国“节”主题库


© Copyright © 2015.泽州县图书馆 地址:晋城市新市西街南大街下元巷155号


传真:0356-3032202 邮编 :048000


访问量:776757